安卓app下载安装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5月4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中外記者見麵會,請4位勞動者與中外記者見麵交流,講述他們艱苦奮鬥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國新辦就勞動者艱苦奮鬥追求幸福生活舉行中外記者見麵會。中國網 董寧 攝【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襲豔春】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外記者見麵會。五一勞動節剛剛過去,我們今天非常高興地邀請到4位勞動者和大家見麵來聊聊天。很重要的是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們每個人是怎麼樣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來追求幸福生活的。下麵我逐一介紹一下他們。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汽車裝調工高級技師趙鬱師傅;中國寶武集團寶鋼股份熱軋廠鉗工高級技師王軍師傅;中國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數控銑工高級技師秦世俊師傅;還有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服裝係胡萍同學。下麵先請四位勞動者分別和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然後我們和大家互動。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奔馳汽車高級技師趙鬱。中國網 董寧 攝【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汽車裝調工高級技師 趙鬱】大家好,我是趙鬱,是北汽集團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首席技師。近30年間我始終工作在生產一線,由普通裝配工成長為一名汽車裝調高級技師,多次承擔解決包括公司新車型研發試製關鍵性技術難題80餘項,確保了公司相關新車型按計劃完成試裝及投產。裝調工作,是確保汽車品質的一大核心,即使是0.1毫米的誤差,也會為駕乘安全埋下巨大隱患。因此,自1989年入廠,我就嚴格秉承師傅“不做則已,做則至全”的教誨,對不斷更新換代的車型性能均做到了如指掌,實現汽車電器故障快速診斷、迅速排除。2012年,隨著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掛牌,幫助員工技術技能提升、生產線瓶頸工位改造與創新等工作內容開展,由我帶領提出的“實景培訓--通過教具實訓裝配操作”理念,並結合自主開發的新型教具,如“汽車電氣、發動機、儀表係統仿真模擬演示平台”的使用,開創了汽車行業技能工人實操培訓新模式。先後有19人晉升為高級技師、32人晉升為技師、50餘人成為各崗位技術骨幹。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寶武鋼鐵集團高級技師王軍。中國網 董寧 攝【中國寶武集團寶鋼股份熱軋廠鉗工高級技師 王軍】我是中國寶武集團寶鋼股份技能專家,鉗工高級技師,1985年寶鋼技校畢業,經8年夜大學在同濟大學完成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業餘兼任上海市勞模工匠講師團成員,上海大學和上海城建學院特聘教授,2000年創立熱軋職工發明創造協會,2013年主持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擔任中國申辦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申辦形象大使。我在寶鋼創新氛圍影響下立足崗位創新,近十幾年來攻克層流冷卻核心設備技術、主線高壓柱塞泵技術和超高強矯直機輥係技術等三大行業難題和重大裝備技術空白,近5年創新效益超6億元,申請國家專利218項、PCT國際專利12項,榮獲國家發明金獎14項、國際發明金獎6項,於2007年和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的創新成果得到廣泛認可,先後榮獲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上海市首屆工匠、全國勞動模範和第十三屆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我們創新工作室共獲國內外各類創新成果獎90項,近5年創直接經濟效益13億元,帶動部門一線員工申請國家專利839項,十年來榮列寶鋼創新排行榜首。全國勞動模範、哈飛集團高級技師秦世俊。中國網 董寧 攝【中國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數控銑工高級技師 秦世俊】大家好!我是來自航空工業哈飛的秦世俊,主要從事直升機升力係統和起落架係統的關重件加工生產工作。我用17年的時間從一名普通的技校畢業生成長為集團首席技能專家。其實,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我為什麼會有今天的成績。我想總結起來應該是對工作癡迷的熱愛、政府和航空工業的培養及對工匠精神的傳承。首先我認為應該熱愛自己的職業,要從初入職場對職業的陌生轉變成喜歡,再通過努力熱愛上自己的工作。因為熱愛,所以總能滿懷激情,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毫不退縮、堅韌不拔。其次,是政府和集團公司為我們工人搭建了技能競賽的平台和學習與晉級的“綠色通道”,讓我能夠有機會從眾多優秀的產業工人中突顯出來,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我將以此來鞭策自己,讓自己更加努力朝著夢想前進。最後,是老一輩航空人的身上不怕吃苦、拚搏奉獻的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激勵著我不斷努力前行,同時,通過與優秀的同行業大師、頂級的技能人員共同學習和交流,使我對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新時代的工匠精神需要我們新一輩的航空人傳承和發揚,我將作為工匠精神的傳承者,為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奉獻自己作為產業工人的一份力量。全國技術能手、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學生胡萍。中國網 董寧 攝【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服裝係 胡萍】大家好,我叫胡萍,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服裝係技師班學生,也是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10月,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聯酋阿布紮比舉行。我作為一名參賽選手,親身經曆了比賽的全過程。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這一屆世賽上,中國代表團一舉斬獲了15金7銀8銅和12個優勝獎的曆史最好成績,金牌數、獎牌數、團體總分均位列第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技能青年的青春風采。在這次比賽中,我克服了現場更換比賽麵料、機器設備出現故障等諸多困難,沉著應戰,最終不負國家和教練們的期望,獲得了時裝技術項目的金牌。我很自豪作為一名技能青年登上世界技能的巔峰。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豔春邀請記者提問。中國網 董寧 攝【襲豔春】剛才,我們四位勞動者簡單給大家介紹了情況,大家可能也注意到,近來國新辦的發布廳有一些不一樣,過去我們請了很多的部長、副部長到這個平台來和大家介紹政策,介紹我們國家重要的工作和舉措。但今年以來,我們已經組織了很多場類似今天這樣的見麵會,前不久我們組織了村支書的見麵會,之前我們還邀請了縣委書記講脫貧攻堅等等,有記者朋友私下裏和我們聊,說見麵會的新聞性在哪裏?怎麼突然把方方麵麵的代表請到了我們的發布會?很重要的一個考慮,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這40年來中國的發展變化取得的成就和進步大家有目共睹。一方麵是黨的堅強領導,另一方麵,也離不開我們在座這些勞動者們的艱苦奮鬥,他們通過個人的勞動付出,推動了中國的進步。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在勞動節剛剛過去不久,要把勞動者請進發布廳和大家分享他們的故事,實際上也是要介紹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進展,相信他們的感受也會很深刻。將來我們還會邀請更多的方方麵麵的優秀代表走進我們的發布廳。接下來看看記者朋友們有什麼關心的問題,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今天參加這個發布會我非常興奮,因為在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時候習總書記剛給我們勞模班同學們回了一封信,總書記說“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今天在座四位勞動者,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哪些事情讓你們最難忘?【王軍】我先開個頭,謝謝這位老師的提問。寶鋼有一句話“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寶鋼是改革開放初期國家舉全國之力建設的一個現代化企業,我是從寶鋼技校畢業慢慢在企業裏成長的。我非常注重學習,我認為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我在寶鋼最多的時候拿到8個崗位證書,連續兩年在公司技能比武中獲得第一名。慢慢我感覺到要在自己崗位上進行創新,有一次我發現德國專家指導的時候很多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很多問題值得優化,而且每天在現場有很多問題撲麵而來,為解決這些問題,我用了8年的業餘時間,白天工作晚上去同濟大學讀夜大。慢慢我在自己崗位上就懂了為什麼他要這樣設計,為什麼它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可不可以攻克這個難關。後來慢慢在自己的崗位上找到了自信。寶鋼有非常好的創新文化,它鼓勵我們每個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要創造性的勞動,鼓勵全員性的崗位創新活動。我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一個副廠長在我們崗位上碰到我,就說王軍你不是喜歡創新嗎?你能不能把我一個問題解決。我說領導什麼問題呀。他說我們本來要引進國外的一項先進技術的,但是它的停機、改造時間要兩個月,關鍵是我們停不起。我剛給在座的各位老師介紹,我們生產的汽車板占了國內的50%以上,停兩個月什麼概念,汽車就要漲價了。那時候我們廠長說你能不能開發一個技術,不要停這麼長時間。後來花了時間做技術儲備,又做了一次科研,科研成功之後又做了技改,做了技改之後,我就想太好了,我還要把這項技術做得更好,因為技術隻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後來我在崗位上又提出了一個優化方案。結果我們寶鋼評審專家不同意了,他說王軍你這個項目做了科研又做了技改,你怎麼還要做科研。那時候是2010年,神六升天了,我說神六升天了,未來我們還要做到神七、神八、神九,能不能請我們科學家直接做神十,把前麵都省了,肯定不行的。人類的技術都是這樣發展的。我憑這項技術在1月9日到人民大會堂領了我的第二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個事情對我的觸動就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我們的環境更好,讓我們的產品質量更優,而且讓我們的勞動效率大幅提升,可以給人類創造高品質的產品,同時我們的勞動強度也會大幅下降,所以它帶來的是一種非常好的社會進步,這個技術每年可以節約一個西湖的水,我們的消耗的材料更少、產品質量更好、成材率更高,所以說技術的發展每個人都有責任。我們雖然是產業工人,但是我們其實肩負著這個時代的使命,所有的人都會明白,不僅要勞動,而且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性的勞動,可以為國家、為企業額外創造更多的財富。【秦世俊】如果說一個難忘的事兒,我想應該是我初入職場不久一個攻關課題的時候,因為那個零件是直9機上起落架外筒腹板加工的難題,直9機是中航工業研製的一個重要的精品機型,外筒是起落架的關鍵件,但是這個零件加工的時候需要手動操作,而且加工效率特別低,產品質量不穩定,最難的對於工人勞動強度特別大,我當時問師傅我們數控機床為什麼手動操作完成,為什麼不編程序實行數字化一體化加工呢?師傅當時對我說,由於零件的數模和鍛造的外形差異過大,不能用數字化完全加工。並且這個零件的成本非常高,這麼多年來了大家一直是這樣加工。不讓我輕易改變它。當時我感覺它的提升空間有很大,當時有股初生牛犢的勁,我要嚐試一下。我就下班後一次一次的改進、一次一次的實驗,但是一次一次的失敗,大概一周的時間真的有點心灰意冷。我感覺真的是不可能完成。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看到有關逆向思維的論述,我獲得了靈感。我就想這個事情大家已經做了這麼多年都不能完成,為什麼還按照傳統方式進行呢,為什麼不能從頭往前推理呢,當時我利用數控加工的反向推理原則,先采集點位,再編輯程序,最後繪製了加工路線,最後生成數模,利用這種方式一次性實驗成功,並且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產品的一次交檢合格率達到100%。當時師傅和身邊工友都對我豎起大拇指,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喜歡上攻關的過程。【趙鬱】就像剛才前麵跟大家介紹的一樣,從89年入廠以來,我從原來的汽車流水線的裝配工,逐步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最終到總裝車間整車的最終環節,就是整車調試,在將近30年的時間裏,在工作中以及對一些課題的攻關過程有很多的點點滴滴值得回憶。對我個人影響最大的還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以後帶來的一係列變化。北京奔馳對所有員工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人才發展體係,也為所有員工規劃好了在什麼階段要受到什麼樣的理論知識培訓以及實操培訓。公司2008年開始陸陸續續派出了1200名員工到德國奔馳辛德爾芬根研發中心進行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有裝配技能的專項培訓。我非常榮幸在2009年被公司派到辛德爾芬根研發中心和德國同事進行了將近一年的E級車的前期試裝和研發,這一年我個人的綜合能力獲得了很大提高,眼界也開闊了很多。2010年回到國內以後,正好趕上技能大師工作室的申報,在集團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隨著大師工作室的掛牌成立我們充分利用這個平台,在協助企業幹以前一係列培訓的同時,將前期派到德國培訓過的這些人變成講師,他們回到國內分成不同領域、不同工種,對國內員工進行逐一培訓,這樣把我們在國外學習到的技能迅速的在企業傳播。通過工作室平台我們還形成了一種機製,大家有了一種潛意識的變化,作為我個人來說,以前自己單打獨鬥或者帶一兩個徒弟承接一個項目、攻克一個難題,隨著工作室的形成我們逐漸利用團隊力量來幹一件事。通過工作實踐我們發現即使每個人的能力再強,到一定程度以後也有局限性。當通過一個團隊大家共同工作、共同攻關的時候是集體的力量,而且攻關過程中團隊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進步,這對所有人也是不斷提高的過程。另外利用這個平台,我們跟公司的精益生產部門MPS,以及和改善部門3A車間部門,聯合起來一塊兒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共同的攻克難題,形成了一種很好的團結協作的局麵。隨著這幾年大師工作室的工作開展,我們總結出它的優越性,在我們公司形成了市級工作室,集團級工作室,目前覆蓋了汽車裝配的四大工藝,再加上發動機、設備維護、質量,在北京奔馳已經形成了7個創新工作室,而且工作室之間互相橫向的聯係,帶動了我們企業乃至於對北汽集團自主品牌,用合資的一些先進的經驗通過工作室相互之間的交流。【胡萍】說到學習生活中難忘的事情,想講講自己參加時裝項目比賽的過程。世界技能大賽對於參賽人員要求非常苛刻,它是以世界性的企業標準要求你的技術水平和心理素質。指導專家和教練對我的工作規範要求是非常嚴苛的,小到工具怎麼擺放,因為平常我們進行工作的時候,你的工具擺放的到位,對操作工作時候的方便程度非常有影響。往大了說,如果你有一個東西放的非常不合適,就會影響到你工作中的狀態。比如我在參加比賽的時候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畫版的時候有案台,案台底下有一個櫃子,有一次我放東西,櫃門沒有關好,後來給我扣分了,人家就說,如果工作人員在操作的時候,他邁步過去被櫃門碰到腿怎麼辦,受傷怎麼辦,所以我覺得這個分確實應該扣。再就是對於我技術技能的要求,我很辛苦的做完了一件衣服,如果有問題,即使你做完了,我教練也會要求說這塊做的不好,拆掉重新做。每一件作品做出來之後,也要求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完美,一件要比一件做得好,一件一件作品做出來之後,成就感也非常強烈。我們時裝技術項目有五個模塊,立裁、設計、製版、製作、手工裝飾這五個單元,這些技能放在一個企業當中是需要一個團隊完成,但是比賽中需要選手獨自一人做完。所以對於選手要求是全麵性人才,而且試題隨機抽取,所以前期訓練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備戰方案,訓練範圍非常廣,每天6、7點就到基地,然後晚上最早10點走,訓練強度非常大,我們出現了問題專家教練即使再晚也陪著我們,幫助我們解決。訓練的過程和最後參加世賽的過程對我影響非常大,以前自己就是一個經常馬馬虎虎,然後毛毛躁躁的小孩,通過訓練和比賽的曆練覺得對自己性格也有很大的改變,所以很榮幸能夠走上世賽這條路,我覺得每一天都是很難忘。【中阿衛視記者】非常感謝你們的精彩故事,提問胡萍女士,大家都知道習主席在中國做了很大貢獻,給老百姓很好的機會發展,習主席說“幸福是奮鬥出來”,你今天代表年輕一代,你現在水平那麼好,你怎麼理解“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胡萍】我對於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理解,小時候父母告訴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通過自己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最後的成就感真的讓自己很幸福。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會有浮躁心態,做什麼事情靜不下心。我學習這項技能是自己非常感興趣,又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因為我抱有興趣所以再苦再累也能夠堅持下來。這個過程中不管怎麼辛苦,因為我奮鬥過了,所以帶來的成就感就讓我很幸福。謝謝。【經濟日報記者】我的問題和技能成才有關。目前社會“重學曆輕技能”的觀念沒有根本扭轉,同時通過技能就業對年輕人沒有足夠吸引力。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各位嘉賓能不能從技能成才的角度,對廣大的青年學生提出一些希望和建議?謝謝。【趙鬱】結合我個人的感受,對於青年人和一些學生來說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無論在工作當中還是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慢慢培養出樂趣。另外,要堅持,認真做一件事要堅持下去。無論工作當中還是學習當中肯定或多或少遇到不同的問題和困難,當遇到不同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如果能以一種堅韌的精神去麵對,用一種執著的毅力想辦法解決困難,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自己所有的精力,專注於幹好這件事,並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影響、幹擾,在解決學習、工作中遇到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乃至使自己的綜合能力、技術水平達到一種極致,不斷地超越自己。我相信無論是年輕人或者職業院校的學生,隻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不斷地奮鬥,終究會取得一定的成功或者成績,實現他個人的人生夢想。【王軍】我非常讚同趙師傅的觀點。我體會非常深,中國有句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新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很多年輕人關鍵是要能夠去理解我們這個時代。我體會非常深,我們怎麼樣能夠找到自信,怎麼樣找到自己成長的舞台。我在寶鋼是一線崗位工人,到今天我還在一線。但是你要有追求。有什麼追求呢?我有三個小小建議。第一個我們雖然是崗位勞動者,但是我們一定要崗位創新。為什麼?因為崗位創新給你帶來的是樂趣,是一種能力提升。你要創新,首先要學習,然後在崗位上才會慢慢創新。創新過程就是知行合一的過程。第二個要技能拓展。未來要智能化,人工智能,甚至無人工廠,但並不是真的沒有人,未來要有人駕馭這些設備,維護它、不斷地發展它,所以技能拓展非常重要。我們技能人員未來的舞台更大,對我們的理論要求、學習的要求更高。第三個要不斷地掌握新技術甚至把我們的創新成果不斷地推廣和應用,為人類創造更多財富。舉個例子,我自己在崗位上做的第一個創新就是解決支撐滾油汙板的問題,因為設備每次維修都會有損失,都會有降級損失、產品質量損失甚至對環境帶來的汙染,我在想能不能用同濟大學讀夜大所學的東西把這個問題攻克。方案弄好以後我問我們公司資深的專家,請他看看這個方案可行不可行,專家問是你自己設計的方案?我說是,他說你一定要想辦法實施,一定要想辦法試一試。我們公司就給了我一次機會,因為領導非常頭疼這個問題,每次損失都是20幾萬,那是我做的第一個科研項目。我做了以後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們質檢部門就說王軍你太棒了,你這個項目實施以後,我們一張油汙板都沒有了,帶來了環保同時帶來了技術進步,所以我很自豪。慢慢這個技術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我們引進了一項國外的超高強支撐滾核心裝備技術,但是這個技術引進之後,又帶來新的問題,每個月都會有一次碎滾,最多的一次要碎12個,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就很痛苦,需要連續加班回不了家。我從第一個碎片開始研究它的鏡像組織,看能不能攻克這個問題,雖然是最先進的技術,但是我們在現場必須麵對它,無可回避。慢慢我發現我們的鏡像組織沒有達到設計要求。我就分析這個組織為什麼沒有達到,他們的熱處理技術是很棒的,為什麼沒達到,後來我發現它的結構設計出現了問題,冷卻速度達不到要求織。把症結找到了,我自己就知道怎麼做了。然後我把這個技術解決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專家都為我捏著一把汗,說王軍你能不能做這件事情,然後我就要跟他們保證,如果你讓我做這件事情,考核指標很簡單,如果一年之內出現一次支撐滾破碎,隻要碎了一個,就算我失敗。這項技術應用以後,一年零四個月沒有碎過一個支撐滾,而且它的壽命延長了5倍,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價值。我想告訴年輕朋友們,年輕人就是要有激情,有勞動的激情、有創造的激情,你們未來的生活才會更美好。謝謝。【秦世俊】其實重學曆、輕技能,我感覺是由於時代的關係。我記得小時候父輩們,那時候就業的問題可以說是子承父業,我爺爺的工作可以讓我們的父輩們去接,但是我有大伯、叔叔、姑姑還有我父母,他們有哥好幾個,當時沒有人願意接班,他們都想進廠學技術、學技能。當時我父親學的是車工,那個年代是最年輕的高級技師,大家非常驕傲,我父親當時也是掙的最多,家裏麵對於我父親都豎大拇指,而我現在可以說也是子承父業,接了我父親的班。我感覺這個是因為時代的變化。目前,我國已經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我希望大家可以把目光從重學曆稍微轉變一下,現在社會對於高技能人才,不管是社會地位還是待遇都在穩步的提高。有句老話“一技在手,吃喝不愁”,這句話我感覺永遠不會過時。借“五四”之際,我希望你們可以不辜負青春、不辜負希望,國家未來在你們手裏,“360行,行行出狀元”,終有一行適合於你。謝謝。【胡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當時選擇到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學習服裝專業,也是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困惑和迷茫,親戚和朋友都很不認可,覺得很不理解,我當時內心很委屈。我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喜歡它,想要學好。我學習這個專業,是因為自己感興趣,在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在班裏學習排名比較靠前,父母也能夠接受我不考大學,學習技能的這件事情。後來參加了世賽,讓我父母、親戚朋友對我有了看法改變。人生中有許多條路通向成功,不單單是考大學這一條路,選擇一門技術,其實更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變為自己的學習動力,也一定能夠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我會繼續努力,以後做一個能夠為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的一個人,祝大家青年節快樂。【王軍】我剛剛太激動了,我再補充一句。技能和技術不脫節,技能也是一種技術,技術技能是一種應用技術,有句話叫“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實際上就是要表達這一點。我在寶鋼工作三十幾年的經驗體會非常深,一線崗位人員既要學理論還要提升技能,這樣才能把理論和技能很好地結合,才有能力發展技術。謝謝。【襲豔春】媒體朋友也能夠貢獻一部分力量,將來把聚光燈更多地投射到千千萬萬的勞動者身上,讓更多人了解他們、認可他們、給予他們支持,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投身於具體的技能工作,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時間關係我們最後一個提問機會,沒有得到提問機會的,可以會後和我們幾位勞動者交流。【中國日報記者】請問各位怎麼看一種觀點和說法“引進技術不代表引進了創新能力”,各位資深的技能專家怎麼看,如何把技能技術轉變成創新能力。【王軍】我的感受,我們企業文化為什麼要流淌著創新的血液。一開始都是引進的,寶鋼在開始引進的時候,每一張圖紙都是花錢買來的,我們的管理經驗都是買來的。因為當時我們在工業上比較落後,中國的鋼鐵和國外相比落後整整20年,通過引進提升了我們的能力,慢慢走上引進、消化、吸收然後再創新再創造的一個路子。我們引進了最先進的國外技術,為什麼還要發展壯大他呢?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國家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理念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今天有這麼美好的生活,我們能夠享受現代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是因為我們的勞動水平、我們的技術水平不斷地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大家去發展,不是哪個先進的國家去發展,我們所有國家、所有人都應該有這種責任、有這種使命發展技術,能夠為國家、為人民、為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家人創造美好的生活,這是一種使命感。我自己能夠為國家、為企業創造那麼多的效益,給我帶來的是一種自信。舉個例子,崗位創新為什麼那麼重要。在1989年我所在的熱軋廠才投產,當時提出一個小小的優化改進,每公斤的鋼材下降成本一厘錢,1公斤鋼材隻有1塊錢,但是到2012年1月這條產線累計產能1億噸,也就是說通過近20幾年的不斷積累,優化改進的建議可以為我們的企業額外創造1億元的價值。我們的美好生活是靠自己雙手創造和勞動,然後不斷地優化技術,額外為人類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更高品質的產品,才能讓人類享受更好的產品。我們消化、引進、吸收,實際上還要再創造,我們不僅僅是新技術的索取者,我們更是新技術的創造者,這才是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新時代的中國工人。謝謝。【胡萍】我覺得中國的服裝業起步還是稍微晚了點,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的服裝技術相比稍微弱一點,我們在不斷地學習先進技術,然後再去創新。非常基礎的東西我們一定要秉承,但是在款式上、技術上,製版或者各個方麵的技術我們要有自己的東西。我們青年人不僅要學會老一輩的技術,也要把自己的創新思想和理念激發出來,然後再散播給大家。這就是學到手再散播出去的過程。【襲豔春】時間關係今天的見麵會要結束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樣也聽的津津有味,今天從勞動談起,說了很多遍的創新,說了很多遍的堅持,也談到了幸福。我們四位勞動者,真的就像千百萬的中國勞動者一樣,通過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勞動彙聚成磅礴的力量,推動我們國家不斷地向前。感謝四位勞動者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也謝謝大家,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的勞動者們,今天見麵會到此結束。
帮老百姓稳住菜篮子 《安卓app下载安装》(以下簡稱《指南》)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308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23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介绍,1-4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58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2万人,4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8.7万人。前4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对“一带一路”投资保持增长。1-4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占同期投资总额的15.6%,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39.4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对外投资结构持续多元。1-4月,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分别占37.4%、17.4%、13.8%,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4%、96.0%,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2.0%。同期,流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9.6%和50.0%。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较多。1-4月,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30个,合计53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2.2%。其中上亿美元项目140个,较上年增加9个。对外承包工程部分行业走势良好。1-4月,一般建筑、工业建设、水利建设类项目新签合同额增长较快。其中,一般建筑类新签合同额143.2亿美元,同比增长44.8%;工业建设类新签合同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30.5%;水利建设类新签合同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83.2%。(记者 邱海峰)
【編輯:希拉里·达夫】
相关新闻
- 广州疫情高峰期是什么时候?将在2023年1月上旬达到高峰 2023-03-26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23-03-26
- 习近平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举行欢迎宴会和文艺演出 2023-03-26
- 金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3-03-26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2019年经济工作信息 2023-03-26
相关新发布
- 中国代表呼吁尽快恢复阿富汗安全稳定 2023-03-26
- 吉林通报多起“四风”典型问题 2023-03-26
- 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1% 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 2023-03-26
- 中国第三批赴苏丹维和直升机分队开始执行任务 2023-03-26
- 拜登称“美国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超中国”,外媒提到不同答案 2023-03-26